美妆巨头科蒂断尾求生,出售85亿元大众彩妆业务
全球美妆巨头科蒂集团(Coty Inc.)正式宣布,对旗下规模达12亿美元(约合85.43亿元人民币)的大众彩妆部门启动全面战略评估,合作、资产剥离、分拆等方案均在考虑范围内。
科蒂旗下大众彩妆业务包括封面女郎(CoverGirl)、凯莉美妆(Kylie Cosmetics)、蜜丝佛陀(Max Factor)、芮谜(Rimmel)与莎莉汉森(Sally Hansen)等知名品牌。
这些曾经辉煌的品牌如今成为科蒂意图剥离的资产,背后是这家百年美妆巨头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艰难抉择。
01 业绩滑坡:亏损扩大600%背后的危机
根据科蒂2025财年(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)财报,科蒂整个财年的净收入为58.93亿美元,同比下降4%,净亏损达3.81亿美元。
与去年同期相比,科蒂亏损幅度扩大超600%。
这份惨淡的成绩单中,大众美妆部门的表现尤为刺眼:全年净收入20.73亿美元,同比下滑8%,成为拖累科蒂业绩的“重灾区”。
细看部门表现,大众彩妆业务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,第四季度跌幅更是扩大至12%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科蒂的香水业务全年销售额占比超60%,各价位段全面开花。
02 战略转向:断尾求生还是轻装上阵
科蒂将此次出售定义为“战略选择”。科蒂相关负责人表示,架构调整旨在“最大程度提升公司的业绩增长与盈利表现”。
剥离表现不佳的大众彩妆线、聚焦高端美容与香水业务,成为科蒂缓解业绩压力、优化利润结构的必然选择。
美妆行业资深分析师张薇点出了大众彩妆市场的困境:“大众彩妆市场虽然盘子巨大,但竞争已呈白热化。一方面,来自新兴平價品牌的线上冲击巨大;另一方面,高端品牌的‘降维打击’以及消费者转向‘成分党’和纯净美妆,都在不断挤压传统彩妆的市场份额。”
此次战略调整也伴随着人事震动。科蒂品牌总监Stefano Curti及大众美妆部门商业总监Alexis Vaganay将离职,作为重组的一部分。
同时,科蒂董事会成员、前首席转型官Gordon von Bretten被任命为消费美容部门总裁,将负责监督战略评估。
03 授权模式之困:GUCCI倒计时
科蒂面临的挑战不止于大众彩妆领域。目前,科蒂旗下50多个香水和美妆品牌多数是授权代理的,并非自有品牌。
比如,GUCCI(古驰)美妆业务是科蒂的重要收入来源。此前,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已收回Bottega Veneta(葆蝶家)等品牌的美妆授权。
GUCCI的美妆授权协议将於2028年到期。
有国际投资机构此前表示,科蒂严重依赖授权经营,其中约14%的授权将在未来三年半内到期。
这一依赖授权模式的隐患在资本市场也已显现。颖通控股上市首日破发,科蒂市值持续低迷,都印证了“中介模式”已失去资本市场的信任。
相反,拥有自有品牌矩阵的欧莱雅、资生堂等国际集团,以及凭借差异化定位崛起的国货品牌如花西子、珀莱雅,更能获得资本的认可。
科蒂的转型是传统美妆巨头在下行周期中集体困境的缩影。在高端香水领域,科蒂确实保持着领导地位,其香水业务营收占比已超过60%。
但在竞争日益激烈、授权协议风雨飘摇的当下,科蒂能否通过这次战略评估真正实现轻装上阵,仍是一场考验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的艰难征程。
当行业告别野蛮生长,如何在变革中找准核心优势,成为所有美妆玩家的必答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