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11美妆榜发布:谁在爆发,谁在退潮?
无论承认与否,双11的流量红利已经过去了。
过去十几年,双11的吸引力来自价格差——平台和商家提供的各种满减、折扣、红包让消费者有强烈的“赚到”心理,这驱动了一次次不经思索的“爆买”。
而今年,其实是少有的“真低价”之年,无论是官方直降、全程价保,还是平台补贴。即便如此,消费者的热情也并未完全回到从前。
原因在于,价格已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。
在经历多轮品牌白牌大混战的洗礼后,用户如今更看重的是“买得值”:产品是否有效、品牌是否可信、售后是否可靠。美妆行业尤为典型——越来越多消费者宁愿选择价格透明、有保障的天猫旗舰店,也不愿冒险去渠道不明的低价链接。
从“买便宜”到“买确定”,这场转变意味着:流量红利在退场,信任红利正在登场。
如今的双11,依旧是品牌一年中最大的增量场,只不过它考验的,不再是价格战谁打得更狠,而是谁能在大促中把流量沉淀为信任,把交易转化为长期复利。
在这一底层逻辑之上,天猫的主场地位反而更稳了。
1、双11阶段回顾:
珀莱雅登顶,
5个国货品牌上榜
据久谦中台数据:今年双11,淘天在美妆和服饰传统优势类目中占比分别达61.3%和57.5%,维持其主导地位。 今年天猫双11预售阶段,预售首小时35个品牌成交破亿,美妆品牌几乎霸榜前排:珀莱雅1分钟破亿,雅诗兰黛2分钟破亿,兰蔻3分钟破亿,修丽可AGE面霜15分钟破亿,成为首个破亿美妆单品。 而在最新发布的天猫双11成交进度榜(2025年10月15日-11月11日)中,前三席由珀莱雅、雅诗兰黛、兰蔻拿下,其后依次是欧莱雅、修丽可、海蓝之谜、SK-II、薇诺娜、OLAY、CPB占据前十。 国货中有5个品牌上榜,分别是珀莱雅、薇诺娜、可复美、自然堂和毛戈平。相比去年的4席,今年多了毛戈平上榜(第20名),而可复美排名较去年有所下滑。 而在个护榜单中,欧舒丹排名上升较快,珀莱雅旗下的Off&Relax首次入榜,并直接升至TOP9。 这份榜单几乎浓缩了当下美妆行业的竞争格局:国际大牌稳中有升,国货势头凶猛。 此外,随着消费者的护肤思维升级,今年功效护肤赛道持续升温:国货品牌中如绽媄娅、优斐斯等均同比双位数增长,同频同比增长820%,纨素之肤增长18倍,开卖4小时不到即赶超去年双11全周期。而在趋势大单品中,如馥郁满铺精华眼油、海洋至尊男士沐浴露、可逐多肽颈膜均拿下了趋势品类第一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品牌虽然年轻,却并非流量快消品。它们有明确的品牌调性、研发投入和中高客单价,具备一定认知基础与品牌资产。换句话说,它们代表的是新一代国货品牌的“质增长”——不靠价格驱动,而靠产品力、创新力与消费者信任感赢得市场。 在销售侧,直播正重构品牌节奏感。李佳琦依然是淘系最强确定性流量入口,带动娇韵诗、毛戈平、理肤泉、完美日记等品牌同比增长近50%;一批国货新锐(如同频、百雀羚、馥郁满铺)在直播间实现三位数爆发。 与此同时,品牌自播的势能被全面激活——SK-II、兰蔻、雅诗兰黛等品牌店播破亿,修丽可、丝塔芙、花西子等迎来双位数增长。品牌不再“等流量”,而是主动造场。 另一个被忽视的增长引擎,是“会员复利”。截至11月5日,天猫美妆购物金充值金额同比涨近200%,百大品牌入局;修丽可和珀莱雅的会员成交占比分别高达九成和八成。对品牌而言,这部分数据意味着——双11不仅是一次性销量爆发,更是一次用户沉淀与复购激活的集中窗口。 整体看,今年的双11呈现出一个更“成熟”的行业面貌:价格还在卷,但增长的分水岭已转向“体验、信任与体系力”。 2、平台: 流量红利退潮, 经营红利登场 当双11走到它的第17年,这场盛会的关键词早已不是“打折”,而是“提效”。 过去,美妆品牌在大促期拼的是价格与曝光——花钱抢直通车、钻展位、首页海景房,只要能获得更多露出,就能带来数倍成交。那是一个靠预算堆出的“流量奇迹”时代。 而今年天猫双11的关键词,是AI、会员、闪购、私域——它们的共同点是效率与留存。这也就意味着:品牌增长不再靠“爆发”,而靠“积累”。 2025年6月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将饿了么、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,这标志着淘天正式升级为“大消费平台”。外卖、闪购、本地生活、会员体系被打通,构建出覆盖10亿消费者的全域经营生态。 其中,淘宝闪购成为新的增长引擎:8月数据显示,有77个品牌在淘宝闪购月成交额破千万,490个品牌成交破百万。与此同时,88VIP会员规模已达5300万,人均消费额是非会员的9倍,贡献了头部品牌超55%的生意。 如何更灵活地经营与维护这10亿消费者的流量池?淘天的答案是AI:今年双11,AI首次全面落地天猫,贯穿流量分发、内容推荐与客服运营全流程。 依托AI,平台对20亿商品实现更精准理解与匹配,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,信息流点击率提升10%,广告ROI提升12%。这些技术指标背后,品牌的竞争逻辑从“谁能砸钱买曝光”,变成“谁能更好理解消费者”。 当消费大促的逻辑被重写,流量红利让位于经营红利,天猫正以“提效”为核心,打造一个从流量到留存、从促销到共创的全新商业生态。 3、品牌: 爆款不再万能, 体系力才是长跑的底气 眼下,无论是平台还是消费者都进入了成熟阶段,品牌要赢,靠的不再是“押中单品”。 2025年4月,珀莱雅在任命公司首位首席数字官(CDO)时明确提出:美妆行业竞争已进入“全链路效率比拼”阶段。 而天猫提供的从来不止是曝光和销量,而是一整套“品牌建设生态”。在这里,你既能卖货,也能积累消费者,并让流量转化为信任增长。 快速增长的新锐品牌HBN曾提到:天猫的价值早已超越流量,而在于“天然的品牌私域”——完善的会员体系与高净值用户画像,使新锐功效护肤品牌能同时实现销量增长与品牌认知孵化。 平台的数据共创机制也在反哺品牌创新。此前,我们曾经采访过海洋至尊副总经理李北阳,他提到:海洋至尊跟天猫共建了男士护理实验室,除研发配方外,数据工程师会帮助品牌研究当下男生喜欢什么颜色、香味等,从而将市场趋势前置到产品开发阶段。 成长至今的天猫,不仅放大了品牌的即时销售能力,更让长期经营成为可能——每一次营销触点、每一个会员互动,都能沉淀为品牌资产,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。 对品牌而言,能否用好AI、会员、直播、闪购等经营工具;能否从“促销拉动”转向“数据共创”;能否在平台生态中沉淀出长期复利?这些能力,决定了品牌在下一个周期的核心竞争力。 在这个逻辑下,双11也不再只是一次性成交的狂欢,它成为了检验品牌体系、运营能力与长期战略的“晴雨表”。谁能在大促中将流量转化为信任与复利,谁就能赢得下一个消费周期。

这一切指向同一个趋势:天猫不再只是销售终端,而是品牌长期经营的主场。在增量放缓、竞争白热的存量时代,能精准运营10亿消费者的生态平台,其价值远超一次促销。
过去几年,美妆品牌尚能靠爆款和达人带货撬动销量,但在直播常态化、内容去中心化之后,增长越来越依赖从研发、供应链、定价体系到会员复购、数据资产与组织效率的全链路经营能力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