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盘:2025年上半年十个刷屏营销案例/事件
转眼间,2025年上半年已经过去,上半年优质的营销案例/事件有哪些呢,一起来盘点一下吧!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持续火爆
作为票房破百亿的动画电影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持续火爆的背后离不开其过硬的内容,与用户实现了情感共鸣。
但在内容内核的同时,也离不开一系列的营销推广。例如,在小红书、抖音、B站等社交媒体推出了诸多种草内容,例如热门金句的BGM,引发观众模仿角色表演和二次创作视频,进一步实现了内容的深度传播,影响核心影迷决策,不断进一步推高了票房。
京东外卖联名猪猪侠
如今,跨界联名已经成为品牌惯用的营销方式。但要说今年有趣的联名,就有京东外卖与“童年男神”猪猪侠的牵手。
今年,京东进军外卖市场,掀起一阵热度。不仅如此,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还亲自下场,体验送外卖。因其着装配色与猪猪侠神似,触发了网友们的联想,更有网友直接喊话双方联名。
而京东还真听劝,短短五天时间便安排上了:猪猪侠火速入职京东外卖。随后刘强东更是亲自穿上联名T恤身现东京街拍,背面还不忘印上二维码给自家外卖业务打广告。
伊利母亲节《倪妈说》
母亲节之际,伊利上线《倪妈说》,邀请互联网嘴替倪萍来做了回妈妈们的嘴替, 通过有趣的文案和紧凑的节奏,伊利让央视老牌主持人倪萍与Z时代观众达成视觉审美同频,实现“老面孔”的“新表达”,在一众母亲节短片中脱颖而出。
“即使在妈妈自己的节日里,她也是张口闭口都是你”,伊利将妈系哲学提炼为日常唠叨的调侃,将妈妈的爱也藏在那些年轻人共鸣的段子里,所以不要倪妈说,我们也应该好好听妈妈的话,这份聆听不止在母亲节。
山下有松携手蒋奇明:我自成风
山下有松携手蒋奇明、王一通,讲述了一个关于风、关于我自成风的故事。
短片展现了人文意象和自然美学,跳脱了常规的明星营销套路,以“风”作为核心隐喻,串联蒋奇明的人生四幕,童年、青春、成年、和解,将品牌自然生长的哲学具象化,让抽象的品牌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体验。
与其他广告片,品牌在其中要求大logo,特写等不同,在这支广告片中山下有松承担了陪伴者的角色,将品牌从功能性包袋进阶成精神伴侣,以情动人,让品牌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,建立的连接也更加深刻。
快手「500个家乡」:《保山不恼火》
今年,快手的500个家乡系列《保山不恼火》火了——这次将镜头对准南方城市——云南保山。由快手「500个家乡」IP联合巴黎欧莱雅打造,由保山籍演员、快手创作者杨蓉担任主讲人。
杨蓉以“不恼火“为主要几点,轻快揭开了保山的生活哲学。在鲜明的对比下,这一座能用温柔化解火气的城市成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和向往。
LABUBU走红
不久前,潮玩企业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人气席卷全球消费市场。从巴黎街头到纽约商店,从北京乐园到曼谷机场……诸多国家的年轻人都被这只森林小精灵“硬控”。
LABUBU的外形设计融合了调皮、可爱、怪诞等特质,契合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审美偏好,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了别样情绪价值。“改娃”“包挂”等时尚新玩法更是让玩家们在消费中获得了多元体验。
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“谐音梗”大战
先是,美团请来歌手黄龄代言,谐音“黄的灵”;接着饿了么迅速跟进,听取网友建议,找来演员蓝盈莹,谐音“蓝赢赢”;而随后,京东也在鼓动下,官宣演员惠英红为手机通讯品牌代言人,并高调喊出“红的会赢”这句口号。
至此,“黄的更灵”“蓝的一定赢”“红的会赢”三大谐音梗对垒模式完成。这场"谐音梗"营销,折射出各大平台对年轻人群体的尊重和认可,体现了他们勇于抓住年轻人潮流文化和网络热点的天然共鸣点。让营销更接地气、更吸引眼球。
苏超爆火,赞助费水涨船高
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、“没有人情世故,全是对胜利的渴望”、南京南通争当“南哥”、常州上演“笔画保卫战”……尽管没有全网转播,也没有大牌球星,但苏超比赛吸引了大众的目光。
伴随着“苏超”的热度不断攀升,其“吸金”能力惊人。“苏超”举办之初,仅有六家赞助商,且都是本地企业。但随着苏超的走红,赞助商在第四轮时已经升到19家赞助商。